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重磅报道列表 嘱托铭心激奋进-pg电子游戏平台

嘱托铭心激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一周年现场回访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让海油人备受鼓舞。一年来,海油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用奋斗实干响应殷切期望。油气田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安全管理实现再提升……“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员工将殷殷嘱托化作前进动力,各条战线的海油人也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同样的实干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去年4月10日总书记连线平台时,我就在现场。总书记的嘱托激励了我们更好工作,我们字字牢记。”时隔一年,说起去年的连线时刻,“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员工们依然十分激动。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气田,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具备全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处理能力。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嘱咐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同时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年来,海油人牢记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让“深海一号”实现了“大变样”。


全力提升气田产量

——产气能力更强:日产气千万方,年产气量提前达设计高峰

3月31日清晨,再次登上“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记者一眼就瞧见许多变化,在办公区走廊、办公室里,“工人先锋号”“海油楷模”等各种荣誉也特别亮眼。

“现场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气田进入并持续保持在平稳、高产阶段——现在日产气达千万立方米,年产气30亿立方米、产油3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能的高峰水平。”“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宋金龙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家付出了艰辛努力。

气田投产后遇到的第一个大的挑战,是冰堵。井流从高温压的地层深处产出、通过油嘴降压、进入海底管线时,温度骤降凝析出游离水,形成了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有出现冰堵的可能。2021年6月,‘深海一号’西区投产,日产气250万立方米,且投产初期设备需磨合,运行不平稳。3个月后,东区投产,气田产量快速增长,再加上东区来液含水量高,冰堵出现。气田员工深入分析总结,优化甲醇和乙二醇注入频率和注入量,将问题成功化解。

产量的提升,对平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台彼时脱水、脱烃设备处理能力有限对产能释放造成了影响。为此,去年6月,平台对脱水、脱烃装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使整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天。

气田的后续生产还遭遇了段塞流难题。海底油气水通过立管输送到平台时,气体有时被液体压住,当气体压力达到一定量时,会突破液体封堵,产生一股巨大气流瞬间进入生产系统,影响生产平稳。平台员工一方面摸清每口井的油气生产能力,合理调配产出的油气水量,减少段塞流发生次数;另一方面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应对能力,均取得较好成效。

“首次运维超深水大气田,确实很难。但无论怎样难,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因为‘深海一号’是我们自己的装备,我们要全力以赴将它运行维护好,用它来开采我们的深海油气,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这是我们每一名员工的工作动力。”宋金龙说。

强化气田安全管理

——安全性能提升:设备设施细‘呵护’,全员全程强执行,“软硬兼施”见成效

“总书记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我们时刻不忘,深入落实。经过一年的务实工作,现在平台安全性能较投产初期显著增强。”4月1日中午,刚从生产区回办公室的安全监督刘龙彬向记者讲述了平台在安全方面的提升。

一年来,平台着重在船体安全、生产安全、安全文化三方面开展工作。平台由16根锚链系泊在1500米水深海域,每条锚链承受拉力超300吨,得以在2022年历经7次台风无恙,其中一次瞬时风力达15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高枕无忧,强化对锚链的监测与维护保养,比如每年下rov(水下机器人)进行锚链的外观检测,并清除寄生的海生物等工作仍然十分必要。

平台的4个腿桩既是4个巨大的储油罐,也有压载水舱。平台设计的安全吃水深度是桩腿入水35~40米。每一天,平台员工都要根据进入立柱的原油量确定每天的排出水量,以确保桩腿吃水深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原油外输时,更需精准压载。”

生产安全方面,平台多措并举,如开展防爆电气专项整改、进行工艺系统的风险分析与仪表系统的逻辑分析等。力求实现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的同时,平台也注重现场的隐患排查。“通过扫描张贴于平台各处的‘不安全行为上报二维码’,所有人可随时随地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上报,各班组每周还会抽调一人专门巡查安全。”刘龙彬介绍道。

一年来,平台强化6s管理,新增20多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在,平台的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与安全工作执行能力明显增强。“可以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深海一号’的安全性能都已迈上一个新台阶。”刘龙彬说。

党旗在心敏于行

——“深海先锋”更闪耀:坚定理想信念,党群一心克艰难

“总书记连线平台,让气田的党员群众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在“深海一号”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陈炽彬介绍,2021年6月超深水大气田投产,7月1日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成立后,特别是去年4月至今,我们全力夯实‘基梁门窗’,创‘深海先锋’。”

“基”,是基础,即思想建设。大气田在每天早上6:30~7:00利用广播系统播报学习内容,引导党员群众深学深悟;组织“课堂人人讲”,支部书记带头讲、支委成员跟进讲、党员结合自身讲,用身边故事影响身边人,以此加强党员群众思想建设,筑牢堡垒之“基”。

“梁”,即支撑,就是组织建设。通过优化支委委员配置、实行党员领办、支部党员与上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结对交友”等举措,强化支部组织力建设。

“门”,即出发点,就是具体路径。比如,成立稳产攻坚队,确保气田生产高效平稳;成立科创先锋队,强化技术攻关,破解生产难题;践行低碳理念,促进气田绿色发展。

“窗”,即服务窗口、形象窗口,也就是着力点。通过挖掘“深海一号”典型人物事迹,开展宣讲工作,讲好深海故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党员与群众的服务,努力将“深海一号”打造为展现海油形象、弘扬海油文化的重要窗口。

“经过深入实践,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这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落实到生产运维中可见一斑。”陈炽彬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通过开展“早会领学”,帮助员工学懂重要内容,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掀起学习热潮;同时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岗位实践,自觉在安全生产、增油提气上积极献力。“三步走”的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见于行动。

在大气田的日常生产运维中,党员模范带头攻坚克难。每次台风来袭,党员带领部分群众坚守到最后时刻才撤回陆地,台风过境后又第一时间返回复产。为减少台风侵扰带来的产量损耗,党员骨干带动员工共同攻坚台风不间断生产模式改造,目前改造优快推进,即将完工。

党群一心,争先锋,战深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也因此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海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挺进深海志报国

——“桥头堡”作用更凸显:打造智能化标杆,支撑更多深海气田开发

“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们正以‘深海一号’为桥头堡,加快挺进深海的步伐。”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说,为建设好这个“桥头堡”,作业公司努力推进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深海气田开发,海陆通讯是难题。有限海南分公司相关部门与作业公司创新攻坚,采用散射技术建设生产网络,利用微波技术搭建了海陆生活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水下检验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5g 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海特色的智能化运营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建立了立体式安防系统,实现水面、平台、水下全方位监控。水面上,开发了劝离系统,利用高清摄像机自动扫描平台附近渔船游艇;平台上,建立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火灾识别和不安全行为监控;水下,安装声呐探测设备,保障水下设施安全。”李劲松说。

为提高气田运维效率,平台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所有设备设施的三维模型,在故障排查处理、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可通过分析模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下一步,平台还将重点围绕水下流动性保障、立管实时监测等,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努力将平台打造成深海油气开发的智能化建设标杆。”

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平台正努力为周边更多深海气田开发提供支撑。

当前,“深海一号”平台正紧张进行二期工程的接入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对二期工程开发的陵水25-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远程操控。二期工程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高峰年产量将提升50%,达45亿立方米,巩固这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中国海油挺进深海、深耕蓝色国土的诸多部署将在能源报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上不断结出硕果。依托‘深海一号’,有限海南分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带动更多深水气田开发,推动南海西部万亿方大气区建设。(记者 张光明 张馨亚)

内部信息,不得截图和转发。

附件 (0)

返回
嘱托铭心激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一周年现场回访
阅读次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让海油人备受鼓舞。一年来,海油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用奋斗实干响应殷切期望。油气田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安全管理实现再提升……“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员工将殷殷嘱托化作前进动力,各条战线的海油人也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同样的实干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去年4月10日总书记连线平台时,我就在现场。总书记的嘱托激励了我们更好工作,我们字字牢记。”时隔一年,说起去年的连线时刻,“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员工们依然十分激动。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气田,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具备全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处理能力。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嘱咐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同时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年来,海油人牢记总书记嘱托,踔厉奋发,让“深海一号”实现了“大变样”。


全力提升气田产量

——产气能力更强:日产气千万方,年产气量提前达设计高峰

3月31日清晨,再次登上“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记者一眼就瞧见许多变化,在办公区走廊、办公室里,“工人先锋号”“海油楷模”等各种荣誉也特别亮眼。

“现场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气田进入并持续保持在平稳、高产阶段——现在日产气达千万立方米,年产气30亿立方米、产油3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能的高峰水平。”“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宋金龙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大家付出了艰辛努力。

气田投产后遇到的第一个大的挑战,是冰堵。井流从高温压的地层深处产出、通过油嘴降压、进入海底管线时,温度骤降凝析出游离水,形成了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有出现冰堵的可能。2021年6月,‘深海一号’西区投产,日产气250万立方米,且投产初期设备需磨合,运行不平稳。3个月后,东区投产,气田产量快速增长,再加上东区来液含水量高,冰堵出现。气田员工深入分析总结,优化甲醇和乙二醇注入频率和注入量,将问题成功化解。

产量的提升,对平台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台彼时脱水、脱烃设备处理能力有限对产能释放造成了影响。为此,去年6月,平台对脱水、脱烃装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使整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天。

气田的后续生产还遭遇了段塞流难题。海底油气水通过立管输送到平台时,气体有时被液体压住,当气体压力达到一定量时,会突破液体封堵,产生一股巨大气流瞬间进入生产系统,影响生产平稳。平台员工一方面摸清每口井的油气生产能力,合理调配产出的油气水量,减少段塞流发生次数;另一方面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应对能力,均取得较好成效。

“首次运维超深水大气田,确实很难。但无论怎样难,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因为‘深海一号’是我们自己的装备,我们要全力以赴将它运行维护好,用它来开采我们的深海油气,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这是我们每一名员工的工作动力。”宋金龙说。

强化气田安全管理

——安全性能提升:设备设施细‘呵护’,全员全程强执行,“软硬兼施”见成效

“总书记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我们时刻不忘,深入落实。经过一年的务实工作,现在平台安全性能较投产初期显著增强。”4月1日中午,刚从生产区回办公室的安全监督刘龙彬向记者讲述了平台在安全方面的提升。

一年来,平台着重在船体安全、生产安全、安全文化三方面开展工作。平台由16根锚链系泊在1500米水深海域,每条锚链承受拉力超300吨,得以在2022年历经7次台风无恙,其中一次瞬时风力达15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高枕无忧,强化对锚链的监测与维护保养,比如每年下rov(水下机器人)进行锚链的外观检测,并清除寄生的海生物等工作仍然十分必要。

平台的4个腿桩既是4个巨大的储油罐,也有压载水舱。平台设计的安全吃水深度是桩腿入水35~40米。每一天,平台员工都要根据进入立柱的原油量确定每天的排出水量,以确保桩腿吃水深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原油外输时,更需精准压载。”

生产安全方面,平台多措并举,如开展防爆电气专项整改、进行工艺系统的风险分析与仪表系统的逻辑分析等。力求实现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的同时,平台也注重现场的隐患排查。“通过扫描张贴于平台各处的‘不安全行为上报二维码’,所有人可随时随地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或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上报,各班组每周还会抽调一人专门巡查安全。”刘龙彬介绍道。

一年来,平台强化6s管理,新增20多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现在,平台的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员工们的安全意识与安全工作执行能力明显增强。“可以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深海一号’的安全性能都已迈上一个新台阶。”刘龙彬说。

党旗在心敏于行

——“深海先锋”更闪耀:坚定理想信念,党群一心克艰难

“总书记连线平台,让气田的党员群众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在“深海一号”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陈炽彬介绍,2021年6月超深水大气田投产,7月1日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成立后,特别是去年4月至今,我们全力夯实‘基梁门窗’,创‘深海先锋’。”

“基”,是基础,即思想建设。大气田在每天早上6:30~7:00利用广播系统播报学习内容,引导党员群众深学深悟;组织“课堂人人讲”,支部书记带头讲、支委成员跟进讲、党员结合自身讲,用身边故事影响身边人,以此加强党员群众思想建设,筑牢堡垒之“基”。

“梁”,即支撑,就是组织建设。通过优化支委委员配置、实行党员领办、支部党员与上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结对交友”等举措,强化支部组织力建设。

“门”,即出发点,就是具体路径。比如,成立稳产攻坚队,确保气田生产高效平稳;成立科创先锋队,强化技术攻关,破解生产难题;践行低碳理念,促进气田绿色发展。

“窗”,即服务窗口、形象窗口,也就是着力点。通过挖掘“深海一号”典型人物事迹,开展宣讲工作,讲好深海故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党员与群众的服务,努力将“深海一号”打造为展现海油形象、弘扬海油文化的重要窗口。

“经过深入实践,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这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落实到生产运维中可见一斑。”陈炽彬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海一号气田党支部通过开展“早会领学”,帮助员工学懂重要内容,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掀起学习热潮;同时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岗位实践,自觉在安全生产、增油提气上积极献力。“三步走”的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见于行动。

在大气田的日常生产运维中,党员模范带头攻坚克难。每次台风来袭,党员带领部分群众坚守到最后时刻才撤回陆地,台风过境后又第一时间返回复产。为减少台风侵扰带来的产量损耗,党员骨干带动员工共同攻坚台风不间断生产模式改造,目前改造优快推进,即将完工。

党群一心,争先锋,战深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也因此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海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挺进深海志报国

——“桥头堡”作用更凸显:打造智能化标杆,支撑更多深海气田开发

“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们正以‘深海一号’为桥头堡,加快挺进深海的步伐。”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说,为建设好这个“桥头堡”,作业公司努力推进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深海气田开发,海陆通讯是难题。有限海南分公司相关部门与作业公司创新攻坚,采用散射技术建设生产网络,利用微波技术搭建了海陆生活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水下检验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5g 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海特色的智能化运营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建立了立体式安防系统,实现水面、平台、水下全方位监控。水面上,开发了劝离系统,利用高清摄像机自动扫描平台附近渔船游艇;平台上,建立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火灾识别和不安全行为监控;水下,安装声呐探测设备,保障水下设施安全。”李劲松说。

为提高气田运维效率,平台还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所有设备设施的三维模型,在故障排查处理、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可通过分析模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下一步,平台还将重点围绕水下流动性保障、立管实时监测等,继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努力将平台打造成深海油气开发的智能化建设标杆。”

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平台正努力为周边更多深海气田开发提供支撑。

当前,“深海一号”平台正紧张进行二期工程的接入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对二期工程开发的陵水25-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远程操控。二期工程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高峰年产量将提升50%,达45亿立方米,巩固这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中国海油挺进深海、深耕蓝色国土的诸多部署将在能源报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上不断结出硕果。依托‘深海一号’,有限海南分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带动更多深水气田开发,推动南海西部万亿方大气区建设。(记者 张光明 张馨亚)

网站地图